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据英国《自然》网站日前报道,非营利组织世界蚊子计划(WMP)宣布,将与巴西公共科学机构奥斯瓦尔多·克鲁兹基金会合作,在巴西建造全球最大的蚊子工厂。该工厂将于2024年开始运营,每年将产生多达50亿只转基因蚊子。未来10年,WMP将在巴西多个城市释放这种转基因蚊子,以保护7000多万人免受登革热等疾病的侵害。
这种转基因蚊子携带一种沃尔巴克氏菌,能阻止蚊子传播病毒。研究人员目前已经在澳大利亚、巴西、哥伦比亚、印度尼西亚和越南等国的一些城市测试了释放这种蚊子的效果。最全面的一项实验在印度尼西亚日惹进行,数据显示,这项技术可将登革热的发病率降低77%。而且科学家已在5个巴西城市对转基因蚊子开展了测试,结果表明,这种方法导致尼泰罗伊的登革热病例减少69%;里约热内卢的病例下降38%。
巴西是全球登革热感染率最高的国家之一,2022年报告了200多万例感染病例。研究人员计划以自动化的方式在社区中部署这种转基因蚊子。
受沃尔巴克氏菌感染的转基因蚊子已得到巴西监管机构的批准,但这项技术尚未得到世界卫生组织(WHO)的正式认可,可能会阻碍其在其他国家的使用。
“以蚊治蚊”已在广州实践
沃尔巴克氏体,是一种在自然界节肢动物体内广泛存在的、接近立克次体,并能经卵传递的革兰氏阴性胞内共生菌。它天然存在于全球约65%的昆虫种群和28%的蚊虫种类中,而携带不同型别沃尔巴克氏体的雌雄昆虫交配后产生的卵不发育。昆虫绝育技术能很成功地用来控制一系列农业害虫。
2015年3月,首批“绝育蚊子”在广州南沙沙仔岛释放,这是该研究的第一个田间试验点。2016年3月,番禺大刀沙岛释放开启。从孤岛再到城市,2018年,“绝育蚊子”已“悄然”进入广州市区的城中村与高楼大厦里,城市释放监测继续。
中山大学-密歇根州立大学热带病虫媒控制联合研究中心奚志勇教授介绍,这一技术的成本每年每公顷在108-163美元之间。
来源 | 羊城晚报·羊城派综合科技日报、南方都市报责编 | 李可欣